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那个“牛ability”的学长——记能源学院学生党员丁长栋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6-12-07     浏览量:


 

    当知道要采访报道丁长栋时,小记内心无比激动,同为能源与安全学院的学生,早就听说过这个2013级采矿工程“牛ability”学长的事迹:大一就获得过院士奖学金;申请过多项专利;本科三年,从专业排名第十到专业排名第一;从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奖到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特等奖;从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本科生到保送中国科学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百闻不如一见,小记兴冲冲地采访了“牛ability”学长丁长栋,挖掘了不少“牛ability”背后的故事。

    效率才是大秘笈

    当我们还在床上犹豫着要不要吃早饭时,丁长栋早已和庄周“分道扬镳”,来到图书馆或教室,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丁长栋说,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体像有了闹钟一样,产生了一种“定律”,准时闻鸡起舞。谈到学习,丁长栋很有感慨:每次自己到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了,只不过有的人在吃着早点,有的人在和同学聊天,有的人在玩着手机。类似行为让丁长栋觉得如此“努力”毫无意义。而丁长栋每次坐到图书馆和教室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移动数据关闭,专心看书听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上他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积极与老师交流提问;课下,他不惧严寒酷暑,积极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努力培养自己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他的辅导员曹宣明说到:“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勤学笃实,天道酬勤,三年来,他的专业综合成绩在198人中排名第一,在2017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中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取得直博资格。”

    身为班长,丁长栋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态度,认真负责,积极工作,在与其他班委的共同努力拼搏下,他们班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看见的是荣誉,看不见的是他背后默默的努力。“每天的晚上十点左右,你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流窜’在我们班的各个宿舍里或聊天,或讨论学习。”同学们这样调侃丁长栋。也许是担心,看看同学有没有回来;也许是好奇,想知道同学都在干什么。这才是丁长栋“流窜”于各宿舍的目的。他说:“在我看来,一个班级要想突出,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团结。”什么叫做团结呢?他给我讲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星期天的时候,有人提议去打篮球,马上就会人去楼空,大家一起在篮球场上奔跑、呐喊。说到这里,我感觉他已经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去秀一番球技了。是啊,管理一个班级,靠的不是拳头大,而是实力强,影响力大。三年里,丁长栋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成为优秀的人,在提高了自己影响力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积极向上。

    作为院学生会主席,丁长栋深知自己肩上的义务与责任重大。不管有多忙,每次院里举办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一直对学生会的同学说:“我知道办活动累,有的时候又要搬桌子,又要布置教室,但是,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当看到同学在台上精彩的表演,我们也会很开心,因为这和我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院学生会李博回忆到:“还记得去年学校秋季运动会的时候,虽然他没参加,但是他却一直在现场,我还记得那一幕,参加长跑的同学在跑最后一圈的时候,他组织我们一起呐喊着加油!”通过自己的努力,丁长栋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并在学校2014—2015学年学生总评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学生干部代表进行发言。

    坚持才是叩门砖

    谈到创新,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很遥远,但在丁长栋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从踏进大学校园起,他就了解申请专利的流程,积极参与创新比赛。从毫无头绪,到一次次碰壁,再一次次练习、一次次进步。有时候,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去向老师请教,老师却说:“这个材料不太好,也许没有什么前景。”你能想象出他那落寞的身影。但落寞只是暂时的,一时失败的他不但没有放弃,而是再次翻开有关的书籍论文,发现新的东西,修改自己的材料。无数个漫漫长夜里的他挑灯夜战,收获也随之而来。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四届、第五、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共获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安徽省皖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在淮南市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至今,他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业3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发表CSCD论文1项,中文核心论文3篇。

    在创新的过程中,丁长栋深刻认识到想要成功,仅凭聪明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刻思考与投入研究,一时的聪明只能带来短暂的喜悦,只有拥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用扎实的学习作为铺垫,结合深度的思考和忘我的投入才能获得一份实至名归的成绩。

    2015年,丁长栋组建了国家级红乡印大学生抗日寻访团,累计参观红色遗迹20余处,寻访慰问老兵10余位,整理《忆峥嵘岁月 访红色江淮》爱国主义教育视频一集;参与志愿者及爱心人士200余人,受益老兵及家属60余人,宣传影响11000余人。受到中国青年网、新华网、淮河早报及淮南电视台多家媒体关注,累计报道10余次。该活动团队获得“Myouth创新试点优秀实践团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丁长栋来说,本科阶段即将结束,伴随而来是硕博连读期间更为繁重的学业。面向未来,丁长栋表示一定会牢记四年来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秉承学院“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工作追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日正长,我们相信那个“牛ability”的学长丁长栋,一定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闯出一番新天地。

撰稿、核稿:校学生记者 张志亮、能源学院 金德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上一条:重要的事情做三遍——记校优秀班主任代先祥 下一条:一路上有你 我们的知心“小姨”—记医学院优秀班主任田晔

关闭

07

2016-12

分享

最新图文